close

修持禪定之法門,即是:(1)數,(2)隨,(3)止,(4)觀,(5)還,(6)淨。其修持方法,在本文第二章「次第相生六妙門」中,有相當詳細的說明:

(1)數:行者調和氣息,不澀不滑,安詳徐數,從一至十,攝心在數,不令馳散,是名修數。

(2)隨:捨前數法,一心依隨息之出入,攝心緣息,知息入出,心住息緣,無分散意,是名修隨。

(3)止:息諸緣慮,不念數隨,凝寂其心,是名修止。

(4)觀:於定心中,以惠(慧)分別,觀於微細出入息相,如空中風,皮肉筋骨,三十六物,如芭蕉不實,心識無常,剎那不住,無有我人,身受心法,皆無自性,不得人法,定何所依?是名修觀。

(5)還:既知觀從心生,若從折境,此即不會本源。應當反觀觀心,此觀心者,從何而生?為從觀心生,為從非觀心生?……當知觀心本自不生,不生故不有,不有故即空,空故無觀心。若無觀心,豈有觀境,境智雙亡,還源之要也,是名修還相。

(6)淨:知色淨故,不起妄想分別,受想行識,亦復如是。息妄想垢……息分別垢……息取我垢,皆是名修淨。舉要言之,若能心如本淨,是名修淨,亦不得能修所修及淨不淨,是名修淨。

由此六種法門之修持,可通往涅槃之道,這就是此六法門稱為「妙」之義。文中說:「妙者,其意乃多,若論正意,即是滅諦涅槃,故滅四行中,言滅止妙離。涅槃非斷非常,有而難契,無而易得,故言妙也。」

此六法門亦是「內行之根本,三乘得道之要逕」,這是安般(息門)的修持法之一種。文中說:「故釋迦……內思安般,一數、二隨……因此萬行開發,降魔成道。」在《釋禪波羅蜜》中,將此六妙法門列為「亦有漏亦無漏禪」,因「此六門中,數、隨、止是入定方便,觀、還、淨是慧方便。定愛慧策:愛故說有漏,策故說無漏。」

但在本文第一章「歷別對諸禪六妙門」中,智者大師又幾乎將所有的禪定法門都歸納在六妙法門中:

(1)數門:「行者因數息故,即能出生四禪、四無量心、四無色定」,但若只是出生這些禪定,並非妙門,必須要﹁若於最後非非想定,能覺知非是涅槃,是人必定得三乘道﹂,證阿羅漢果位。

(2)隨門:「行者因隨息故,即能出生十六特勝。所謂一知息入,二知息出,三知息長短,四知息遍身,五除諸身行,六心爰喜,七心受樂,八受諸心行,九心作喜,十心作攝,十一心作解脫,十二觀無常,十三觀出散,十四觀離欲,十五觀滅,十六觀棄捨。」然後「觀行破折」,「深觀棄捨,不著非想,能得涅槃」。

(3)止門:「行者因止心故,即便次第發五輪禪。一地輪三昧,即未到地。二者水輪三昧,即是種種諸禪定善根發也。三者虛空輪三昧,即五方便人,覺因緣無性如虛空。四者金沙輪三昧,即是見思解脫,無著正慧,如金沙也。五者金剛輪三昧,即是第九無礙道,能斷三界結使,永盡無餘,證盡智、無生智,入涅槃。」

(4)觀門:「行者因修觀故,即能出生九想、八念、十想、八背捨、八勝處、十一切處、九次第定、師子奮迅三昧、超越三昧、練禪、十四變化心、三明、六通及八解脫,得滅受想,即入涅槃。」

(5)還門:「行者若用慧行,善巧破折,反本還源,是時即便出生空無想無作(三三昧)、三十七品、四諦、十二因緣、中道正觀,因此得入涅槃。」

(6)淨門:「行者若能體識一切諸法本性清淨,即便獲得自性禪也。得此禪故,二乘之人,定證涅槃,若是菩薩,入鐵輪位,具十信心。修行不止,即便出生九種大禪。所謂:自性禪、一切禪、難禪、一切門禪、善人禪、一切行禪、除惱禪、此世他世樂禪、清淨禪。菩薩依是禪故,得大菩提果!已得、今得、當得。」


引用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50306000015KK06529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oxeu4akymm 的頭像
    coxeu4akymm

    哲宇的秘密分享